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详情

中国高原画派画家唐天源画作赏析

中国网 |    发布时间:2022-03-19 17:16:57 |

唐天源 西藏写生照

唐天源,本名唐波,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任中国西藏美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教授,上海虹桥画院院长。

《雪域胜境》原图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受赠的中国高原画派画家唐天源先生的山水画《雪域胜境》

33x259,2013 镜泊湖全景图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枝,主要是由文人画发展起来的,全部用墨色来画,以用笔,用墨的技法为技巧,墨分五色(浓、淡、焦、干、湿)。

此镜泊湖写生画作,唐天源立意隽永,气韵生动。画到尽兴处,宣纸长度不够,仍接上不同品类的纸继续创作,作画过程是何等的酣畅淋漓!

该画笔法层次分明、丰富,充分发挥了水墨的晕染作用,画作清丽素雅,清气逼人,达到“水晕墨章”而“如兼五彩”的独特艺术效果。苏轼曾经说过:“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当绘画简约到纯粹水墨语言,而色彩沦为“补笔墨之不足”的辅助地位时,则要求中国传统书画中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的质量,要厚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境界。

画中,唐天源以水墨的晕染、线条的穿插,抒写云山四起,用笔干净利落,用墨冰清玉洁,水墨渲淡描绘出画中有诗的意境,表达了澄怀观道,对于生命、自然的体验和品味。正如赵孟頫先生曾写道:洗尽铅华尘埃定,吹尽黄沙始见金。凡画至此,定臻妙境。

35x286,2014 十八罗汉欢喜图颂

唐天源白绘道释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以家喻户晓的十八罗汉为表述对象,首先,从人物造型上看:有别于传统制式化、相对呆板的造像模式,改为更加符合现代审美、便于大众接受的人物造像,把原来高高在上的仙佛请下神坛,步入人间,作者充分运用“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以普通大众的审美视角来展现众罗汉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毕竟未必人人都会颂《金刚经》,但大多都知道《西游记》,从而更直接地传播出他们功德圆满时的喜悦之情,幷使其与主题的“法喜”内涵紧密契合。

其次,从绘画技法上看:白绘,属于白描的一种,但高于一般的白描技法。白绘,讲究“写”,即书法用笔,既然是书法,当然就只能有腹稿,不能打底稿,否则线必“滞”,少灵动,说到这里,“吴带当风”的道理就不言而喻了。观此图线条用笔,几乎涵盖了传统书法的全部——草书的力量、行书的韵律、楷书的刚毅、篆书的柔美、隶书的流畅。运笔挥洒自如,线条繁而不乱,布局张弛有度,如无深厚的传统书法研习功底,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三,从人物的造型和呼应关系上看:结构严谨、比例准确、呼应合理。大家不要忘记:这是不打稿的徒手白绘,全部创作过程中不能有一笔“败笔”,否则前功尽弃!完全有别于写意、抽象、变形的作品,其难度之高,可想而知。最后,从整个画面的丰富性上看:整个画卷集中体现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多类题材;十八个人物外加十六件佛家法器;暗含“风调雨顺”、“福从天降”、“延年益寿”、“顺风顺水”、“吉祥如意”等多重福祉;其学识之渊博、构思之精巧、立意之高远可见一斑。

钱君匋(1907~1998,著名篆刻书画家)曾赞叹道:“天源的佛教画卷,有几点值得称道,其一是巨幅长卷,徒手绘制,不打底稿,足以显示其扎实的线描技巧。其二是人物情节的构造。古往今来画罗汉的名作基本都是单幅独画,罕见三五组合的群像。而天源以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构图、多变的线条,将严肃的宗教人物表现得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画中人物之间的呼应及逻辑关系,处理得十分自然,给人以丰满、完整、和谐、精致的视觉感受。其三是罗汉的形象塑造。天源打破了传统宗教题材静态造型和过于刻板的表现形式,凭自己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和对线描艺术独特的领悟力,精细刻画了不同的罗汉形象,或坐或卧、或俊或奇、或群戏或独思、或捧瓶或握花,形象各异,多姿多彩。应该说天源对线的领悟、把握、运用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59x96,2012 高原红 草原情

天朗朗云依依,高原红草原情。“高原红”原指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的人们,面部红斑。而这里特指画中身着红裙的牧羊女。一抹红色亭亭玉立在初秋的苍茫中,格外亮丽击中人心。

草原情,既有画中姐弟之情,又有对草原牧羊女自由自在、美好中带着一丝野性的倾慕之情。观此画,似乎进入了与牧羊女相遇时刻:最近的小羊感觉到有人前来,好奇扭头,并停下来了,不再跟随羊群向前。牧羊女回头一望,发现弟弟有维护姐姐,驱赶之意,立刻伸手要拽他衣角。牧羊女的爱意柔情,在画作中弥漫。

谁不向往幕天席地,无拘无束成为大自然间最纯粹的个体:长笑当歌、肆意挥洒。在草地撒野与孩子嬉戏,在马背驰骋追逐最美丽的姑娘。

放牧青春,情歌不老。

(作品待续)

画至真时,大道天源。唐天源,以“自我完善,心悟中源”为绘画思想核心,以佛教题材为主体的人物画,以线条表现为主的白描手法,具西方写实、透视、色彩感的山水风景画,以形传神、夸张而不失真实的造型手段,强调诗般意境的审美情趣。

作品《晨光曲》获中国人民解放军1980年版画展优秀奖,《高原情》人物组画获第五届“中华当代书画艺术展”银奖,《天籁和谐》高原后重彩山水画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大展”。

画作被中国驻日本等多国大使馆、中国宋瓷博物馆、孙中山故居、上海市档案馆、宋庆龄陈列馆等多处收藏。受邀为普陀山、峨眉山、陕西法门寺、重庆华岩寺、四川广德寺、香格里拉松赞林寺等名刹古寺作画。受邀为第二十七届世界佛教徒联合大会,创作《净土朝宗》巨幅白绘壁画。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展和文化交流活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唐天源》等多部个人画册。

来源:中国网生活

作者:

责任编辑:品一

分享到:

热点关注

镜头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