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积极落实北大荒集团“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建设,按照北大荒集团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十四五”规划要求,以“站排头、扛红旗、争一流”为目标,结合农场有限公司实际,积极对接市场,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有力地推进粮食统营、特色种植、市场营销等工作,实现了一体化协同、整体性调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创新模式,在“统”字上下功夫
面对粮食收储资金短缺、粮食仓储能力低的实际困难,创业农场有限公司主动出击,成立了国有独资的粮贸公司,采取“现款现货、即时结算”原则,完成粮权转移,有效掌控域内粮源。积极对接辖区金融机构,申请贷款1.5亿元,为粮食统营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充分调动管理区积极性,组织种植户将水稻送往周边粮库,成功帮助种植户销售水稻4.57万吨。积极与辖区龙头企业对接,签订意向合同,实现销售收入4000.77万元。加快余粮销售进度,创新经营模式,解决种植户卖粮难题,八个管理区共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利润48.7。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制定多项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同时,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抽调由机关干部、种植户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加强对粮食统营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了监管全流程、全覆盖。
完善服务,在“糯”字上求突破
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在发展特色糯稻产业上求突破。通过强化品质保障,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场建设”和三大体系认证,打造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辖区生产的糯米质量检测全部达到一等水稻品质,无任何重金属污染。通过强化与中国农大、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等院校合作,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智能管控-无人农场等数字农场建设,大面积推广先进技术,为糯稻生产示范区建设提供先进技术保障。同时,公司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双盛酒业有限公司落户工业园区,进一步延伸糯稻产业链发展。依托公司工业园区的水稻年加工能力197万吨、仓储能力184万吨,形成集生产、加工、收储、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生产销售集散地。
拓展市场,在“营”字上做文章
为进一步打开农产品市场,创业农场有限公司面向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宽营销方式和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线下主动出击找市场。在上海商会上,公司与多家南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打通南方及全国销售市场打开了局面。构建“大企业+全国市场”“中小企业+商超门店”“种植户+网络市场”三级营销网络体系。鼓励辖区粮食加工企业内外联合、联盟、联营、联销,扩展营销网络。发挥辖区龙头企业作用,带动营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形成大市场、大网络、大流通格局。线上,全面贯彻落实集团“一片云、一张网、一键通”信息化发展战略,引进信息化技术和销售服务平台,发展“互联网+营销”,支持各类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微商、点对点营销,整合产品展示、产品体验、商品配送等多项功能,大力发展个人定制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造线上直播卖货和线下快递配送相结合的营销新格局。(潘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