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详情

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中国网 |    发布时间:2024-02-19 10:56:17.0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上海努力走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2月18日,农历龙年首个工作日,上海浦东新区召开抓投资促发展大会。新的一年,浦东计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0个,总投资1030亿元。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进入2024年,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上海推进城市更新的力度在加大,步伐在提速!

  “以城市更新为牵引、为突破,激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加快推动全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上,上海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抓手。

  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对于率先进入城市存量发展阶段的上海而言,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里浓墨重彩的一页。

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蝶变后的杨浦区长白228街坊。资料图片

  龙年新春,对于杨浦区长白228街坊的居民而言有些特别——这是老街坊蝶变归来后的第一个春节。

  “经历了70年风雨的工人新村,迎来了她最美的样子……”跟着老居民们一起“回家”,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路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芳满是惊喜。“这个春节对我们很有纪念意义。”老居民王莉敏说,从来没想过228街坊的新生能让大伙儿既有了新居,也保留了回忆。

  长白228街坊,是1952年上海兴建的第一批工人住宅区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228街坊渐渐无法适应居民生活的需要。杨浦区以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为引领,兼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统筹保留保护和开发利用,将物理空间的改造和公共服务的植入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228街坊由此成了一个留存历史与记忆、传承光荣与梦想,集生活、商业、文化和休闲等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智慧社区。

  如今的228街坊火出了“圈”,成为辐射周边十万人群的“全龄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工坊提供缝补、修理等便民服务;社区食堂物美价廉,80%的菜品价格在6~15元之间,更给予持敬老卡的老人8.8折优惠;专门设置的公共绿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漫步、遛娃的好去处;修旧如旧的建筑肌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漫步在228街坊,可以看到老居民和新青年擦肩,感受到老记忆和新生活并存。杨浦科创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8年开始,杨浦科创集团等机构和部门对长白228街坊建设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将完整保留街区70年历史共生的特色风貌环境作为打造核心。“焕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更新改造,更在于为创新发展焕发新生机、注入新活力。如今,这片区域在积极响应杨浦区人才安居工程的推进。

  在上海,像长白228街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张玉鑫介绍,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就开始城市更新探索。2015年《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创设了存量自主更新路径,此后的几年间,上海持续出台优化政策,不断探寻顶层设计“最优解”。2021年《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2023年《关于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启上海城市更新新篇章,标志着上海全面进入存量更新阶段。

  时至今日,“一江一河”滨水岸线贯通、“全龄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不同尺度的更新案例,让上海城市更新在全国形成了影响力。但同时,新情况和新要求也在不断涌现。进入内涵式增长阶段,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上海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实现高效能治理。

  优化空间结构,激发城区活力

  清晨,“葱油饼+咖啡”的组合打开一天的味蕾,早餐的香气从上海普陀区的鸿寿坊飘出。转个弯到隔壁,连锁生鲜店已经开始供应平价菜。

  始建于1933年的鸿寿坊,是砖木结构两层石库门建筑,当年是个“混搭”的住宅区。街坊外围有各类商店满足市民日常所需,弄内有许多小型作坊与商铺。2016年,鸿寿坊启动旧城区改建。焕新后的鸿寿坊,保留了传统里弄的鱼骨状序列结构,空中连廊将两层楼建筑彼此衔接,人们从四面八方进入,穿过一个个档口,可以户外喝茶,也可以牵着狗坐在中央广场的树下休息。

  融合现代商业与历史风貌的城市更新方式,将社区商业氛围重新带入市民日常,也让鸿寿坊吸引了科技、贸易、传媒等行业的企业入驻,提升了周边商业商务楼宇的热度。

  城市更新,提供了高品质生活的不同打开方式,也激发着城区活力,成为营商环境中极富吸引力的组成部分。

  黄浦江畔,11.4公里徐汇滨江岸线蜿蜒。这里曾是20世纪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历经十多年成片更新,从集聚煤码头、木材码头等的封闭工业岸线,转而成为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生活岸线,是“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高品质中央活动区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城市更新,为城区“生长”提供了空间载体,也构筑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眼下,徐汇滨江已构建起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互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一批重量级项目、高能级平台、标杆性企业集聚落地。新近启动建设的西岸数智中心,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为引领,联动西岸数字谷,志在打造产、城、人融合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上海将城市更新视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被写入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这座城市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城市更新中把牢城市发展机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强化产业空间保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功能要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更好发挥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机制模式,统筹多元力量

  从“海上第一名园”张园的保护性改造,到水乡古镇“蟠龙天地”涅槃重生;从静安区蕃瓜弄旧住房改建、固体废弃物流转中心更新,再到青浦凤溪“城中村”改造……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行动正在飞速推进。

  2022年,上海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市民生活品质、公共空间品质、城市风貌品质、区域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从去年开始,上海进一步“精雕细琢”,探索城市更新新机制,在全市10个更新单元试点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三师”联创机制。

  “传统的城市更新模式往往聚焦于项目地块本身,区域层面的系统谋划和整体策划较弱。长期以来,规划师、建筑师、评估师立足自身专业领域,在横向上缺少衔接、纵向上较难贯通,专业力量在面对城市更新的复杂问题时难以汇聚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城市更新规划目标的全流程贯通性不足。”张玉鑫说,“三师”联创机制的核心,就是尊重城市更新客观规律,强调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前瞻性谋划、专业性策划、合理性评估、陪伴式服务,贯穿策划、规划、建设、管理的全周期。

  目前,上海已选取外滩第二立面、老城厢地区、徐汇衡复地区、静安石门二路地区、大吴淞地区等10个试点更新单元,将结合各区特点、各更新单元情况,研究针对性行动方案,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记者了解到,上海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推动城市更新模式创新。一方面,坚持分类施策,打造示范样板,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成本管控、资金平衡、标准规范等难点、堵点、痛点,上海将着力破解瓶颈难题,持续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更新之路。

  与此同时,上海明确,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多元力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调动社会、群众、专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格局。2024年,上海将完成12万平方米零星旧改、31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再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时,持续推动一批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19日 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品一

热点关注

镜头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