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详情

池上

中国网 |    发布时间:2022-04-21 20:38:10.0 |

直播回放

概述

《池上》充满了作者白居易作为一个大人、一个成人、一个长辈,对孩子的温情和欣赏。现在对这首诗的理解,普遍对“小娃”“白莲”“浮萍”这三样东西是有误的。“小娃”的年龄是十岁到十五岁之间,是少年,不是儿童。其次,“娃”不是男孩,是女孩,它是女字边了,“小娃”是指十几岁的少女;“白莲”在这里不是莲蓬,而是白色的莲花;这里小娃采的是白莲花,所以它的叶子就是浮萍,浮萍是紧紧地贴在水面上的莲叶。这三样东西,它的寓意其实是一致的,都是说美丽和纯洁。

这首诗是用来感悟天道的,赞美童真,赞美美好。吟诵的时候,要注意这四句之间的高低关系。当长长短短、高高低低地去吟诵的时候,只要符合吟诵的规则,就能感受到白居易在做这首诗的时候,那种有一点偷着乐的心情。


声韵·押韵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五绝,它押的是平声的灰韵。

字义·训诂

这首诗出现在小学语文一年级的课本上,对一年级的小孩子讲这首诗还是有点难的,难点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小娃的偷采行为呢?我们怎么去跟孩子们说呢?我们是鼓励大家去偷采,还是不鼓励大家去偷采?不鼓励大家去偷采,那么为什么要学这首诗呢?这是一个难点。

首先要理解“偷”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偷”不是偷窃的意思,不是违法犯罪的意思,而是偷偷的意思,就是瞒着大人去做的意思。但是如果这么说的话,瞒着大人对吗?也不对。瞒着大人不对,不应该鼓励这种行为,那学这首诗到底要干什么?到底是要学习小娃,还是要批评小娃?要学习小娃,不应该,要批评小娃,那就不应该学这首诗,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矛盾纠缠,需要解开这个结。

这首诗的重点并不是在于这个孩子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在于这首诗里充满了作者白居易作为一个大人、一个成人、一个长辈,对这个孩子的温情和欣赏。何以见得?要理解这首诗,就要首先理解里面的几个意象,也就是来自于经史子集的名篇名句的含义,不仅仅是字面的含义。这几个重要的意象是“小娃”、“白莲”和“浮萍”。先说表面的字义。在表面字义的理解上,很多人都是有问题的,请看以下两幅图。

第一幅是今天统编语文教材里的插图,第二幅是网络上的一幅插图。这两幅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小娃”“白莲”“浮萍”这三样东西理解有误。

首先是“小娃”。在这两幅图里“小娃”都是一个小男孩,不到十岁,一个小男孩。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把“小娃”理解成小男孩,是现代汉语的口语才这样说的,在古代、在唐朝,“小娃”不是这个意思。首先,“小娃”的年龄是十岁到十五岁之间,是少年,不是儿童。其次,“娃”不是男孩,是女孩,它是女字边了,“小娃”是指十几岁的少女,这一点在大量的文献当中,包括在白居易自己的诗集中都可以得到证明。

第二,“白莲”是什么?在这两幅画里,这个小孩所采的放在船上的都是莲蓬。但是在这首诗里,少女采的是白莲花,是白色的莲花,这里面就涉及到创作背景的问题。这首诗是白居易创作于晚年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家住洛阳,洛阳这里是有红莲花,没有白莲花的。白莲花是江南的产物,白居易在江南做过官,他做官的时候从江南带回来一些白莲花种在自己家院子的池塘里,所以他的院子里才有白莲,所以在这里不是莲蓬,而是白色的莲花。

第三,“浮萍”。在右边的这幅图里就没有浮萍。“浮萍”是什么?莲花和荷花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一般的情况下,荷花是指出离水面,花和叶子距离水面有一定距离的,这样的植物叫荷花。莲花是指它的叶子就浮在水面上,它的花也在水面上绽放。这里小娃采的是白莲花,所以它的叶子就是浮萍,浮萍是紧紧地贴在水面上的莲叶。在左边的语文书里的这幅画,它画了一点莲花,但是不多,它主要画的还是荷叶,不是莲叶。所以在这三件事情上理解有误,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会出现一些偏差。

当知道“小娃”是少女,“白莲”是白色的莲花,“浮萍”是浮在水面的莲叶,也就是它的字义以后,就可以来说意象,也就是它的寓意。


意象

少女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天真、可爱、美丽;白莲意味着什么呢?白色和莲花合在一起,意味着美丽和纯洁;浮萍意味着什么呢?浮萍有一层寓意“雨打浮萍”,是无根的感觉,就是生活飘荡的感觉。但是它还有一层寓意,就是因为它和水联系在一起,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又有纯净的含义。在这里,它是纯净的含义。那么这三样东西,它的寓意其实是一致的,都是说美丽和纯洁。

明白了这些之后再回来看这首诗。“小娃撑小艇”,“小娃”,就是小少女、小姑娘,对白居易来说那是晚辈,他们家的一个晚辈。“撑小艇”,撑着很小的船。

“偷采白莲回”,强调的是“偷采”,有一个回来的过程的感觉,“长是延展,高是强调”。他怎么知道是偷采呢?因为白居易家里就这么几株白莲,剩下的都是红莲,所以他特别爱这几朵白莲,每天都会去看它们,那是他的宠物,所以一旦缺少了,他就会知道。他肯定是嘱咐过家里人,不让他们去采,但是小姑娘调皮,又喜欢这个莲花,她就趁着白居易不注意偷偷地跑去采了。所以白居易可能就站在池塘边,他一看就知道你是“偷采白莲回”的。 “偷”的意思不是偷窃,因为都是家里的东西,不存在偷窃的问题,是说瞒着我去偷偷地采白莲。

“不解藏踪迹”,强调的是“不解”。小姑娘瞒着大人去采莲花,应该是瞒着,把自己的踪迹藏好,可是她不知道还要怎么样去掩盖自己的形迹,她都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和经验,说明她非常天真,还是非常纯洁的。

“浮萍一道开”,强调它是“一道”,然后“开”是延展,可以感受到水迹逐渐延展开的感觉。浮萍本来全都是满满地浮在水面上的,突然中间有了一道痕迹,虽然小船可能已经停在了岸边,但是那道痕迹很远,一直在扩散,因此就能够知道你刚才到池里去了,所以叫“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主题

白居易做这首诗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首先,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作为一个长者,对这个孩子的宽容和理解。他为什么宽容这个孩子?因为都是家里的小孩,调皮自然是宽容的。为什么理解?因为白居易也喜欢莲花,白居易因为太喜欢这个莲花了,所以不让大家去采;小孩子也是因为太喜欢莲花了,所以才去采,其实他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爱莲花。在这一点上白居易可能还有点知音的感觉了。

其次,白居易实在欣赏这个孩子的天真,也就是说,她瞒着大人偷偷去采,这个是不对的。可是她去采的时候完全是出自自己的爱、自己的喜欢的这种冲动,于是就去了,她都不知道怎么去撒谎,怎么去掩盖,说明她的这个心还是很真诚的。这个叫童真,白居易还是很欣赏的,欣赏童真,欣赏美好。这首诗表达的是这个意思,所以它的主题是感悟天道。

什么是感悟天道?古代的文人是随时随地都要修身的。为什么要做诗?随时随地做诗?因为他用诗来感悟天道,也就是说他随时随地观察到万事万物,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他都是在体会天道的运行、宇宙的规律、人生的真理,这是一个修身的过程。古代的文人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随时随地都在反思、随时随地都在感悟天道。

白居易看到了小孩子的行为,他感到非常感叹,感叹什么?小孩子如此的天真,小孩子就该天真,这就是天道。该天真的时候天真,该成熟的时候成熟;春天就是春天,秋天就是秋天;“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这个就是天道。小孩子就应该这样,小孩子要是学会了掩藏踪迹,小孩子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反过来大人要是不懂得掩藏踪迹,这个大人也就不是大人了。每时每刻,人生的每个阶段,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它的美好,都有它本来该有的样子,欣赏这些、体悟这些、感动于此,这个就是感悟天道的主题。所谓的很多写景诗,其实都是用来感悟天道的,这首诗也是用来感悟天道的,赞美童真,赞美美好。


声韵·吟诵

这首诗是一首近体诗五绝,吟诵时要注意“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关键就是这四句之间的高低关系。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她已经把白莲采回来了,整个的动作完成了,所以第一句要高一些,第二句要低一些。“不解藏踪迹”,这是一个转折,事已经完成了,然而她暴露了,所以它是一个转折,要稍微地再高一点。那么怎么“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所以到了“一道”这里是最强调的地方。这一道浮萍打开的水迹,一方面暴露了这个小孩子,一方面也就是欣赏这个孩子的天真到达了一个高峰。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白居易那种会心的微笑和那种揶揄的情绪,所以“一道”是最高的。

当这样长长短短、高高低低地去吟诵的时候,只要符合吟诵的规则,就能感受到白居易在做这首诗的时候,那种有一点偷着乐的心情。


来源:中国网生活

作者:徐健顺

责任编辑:夏冰

热点关注

镜头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