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详情

传统吟诵介绍(一)

中国网 |    发布时间:2022-04-22 12:06 |

当今的吟诵分为传统吟诵和普通话吟诵。传统吟诵就是通过采录和搜集而保留下来的读过私塾或者有家传的老先生们的吟诵音频或者视频,还有少量曲谱。传统吟诵使用的都是清末民初的雅言语音系统,即官话系统或者方言文读系统。

各地的吟诵,按照语言,划分为汉语方言区吟诵和少数民族地区汉诗文吟诵,同时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也有汉诗文吟诵的传承。

普通话吟诵是指当代使用普通话和传统的吟诵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吟诵。

截至2020年底,首都师范大学吟诵工作团队组织人员调查过27个省、市的吟诵状况,一共采录了国内900多位吟诵传人,以及韩国、日本40多位汉诗吟诵传人。此外,搜集有近300位吟诵传人的音像资料,总计获得1200位左右吟诵传人的音像资料。通过采录和搜集整理资料,我们大致摸清了当前传统吟诵传承的现状,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全国吟诵传人数量少且年事高

根据推测,全国吟诵传人应该还有几千人,但极为分散,已经不易找到。我们近十年来采录过的千人之中,百岁老人有30多位,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各有三百多位,是采录的主要对象,有不少老先生已经去世了,包括周有光、姚奠中、南怀瑾、俞伯荪、朱季海、霍松林、范敬宜、屠岸、苏民、钱明锵、杜道生、王更生(台湾)、陈新雄(台湾)、霍韬晦(香港)、周退密、钱绍武、刘衍文、唐孝纯等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而更为遗憾的是,有些先生是在采录前不久突然去世的,像季羡林、任继愈、周汝昌、吴宗济、胡明扬、饶宗颐等。痛心遗憾,永难弥补。

2、吟诵传人分布不均且后继乏人

根据10年来采录的情况,可以看出吟诵传人分布并不均匀。江苏、山东、湖南、浙江、广东、台湾、安徽,这几个省的吟诵传人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总体上来说,吟诵传人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东部地区如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的吟诵传人大约能占到全国60%,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不少吟诵传人,而东北、西北则传人较少。但是,即便是吟诵传人较多的地方,如山东省,虽然采录上百人,可对于这个人口近亿的大省,算起来平均百万人当中才有一个吟诵传人。在同样也有上亿人口的大省河南,我们目前只采录到了5人,真是少得可怜。

除了分布不均之外,吟诵传承面临的困难,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缺乏真正的传承。在我们采录过的人中,只有天津的叶嘉莹、广东的吕君忾、江苏的陈少松、魏嘉瓒、河南的华锋、辽宁的张本义、福建的陈侣白、施榆生、上海的萧善芗、台湾的王伟勇、张清泉、洪泽南等寥寥数人,还在向下一代传授吟诵,但人数很少。所以,要将传统吟诵完整地传承下去,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3、现存多数吟诵调和吟诵方法不完整

今天在世的吟诵传人,较多是在民国私塾(包括蒙馆和学馆)学习过的人,但所学时间都不长,所以吟诵得好的传人比较少。这是因为私塾在不断地消失,20年代末和30年代读私塾的人,往往没读几年,私塾就没有了。一般说来,年龄越大,读私塾的时间越长,吟诵也会越正宗。我们采录过的年龄最大的吟诵传人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时年107岁,会正宗的常州吟诵。100岁以上的先生还有山西著名学者姚奠中先生、四川著名学者杜道生先生、青岛著名学者张杰三先生、重庆著名学者庞存周先生、海上寓公周退密先生等,都有着重要的传承。

其次,有一部分吟诵传人是通过家传和师生私传习得,也很少有系统的学习。吟诵非常重视文体,往往因体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唐文治先生吟诵诗词与古文、经文之调子,互不相同。由于吟诵是一整套读书的方法和调子,每个文体不尽一样,一般需要在私塾学习五年以上,才会全部学完吟诵方法和吟诵调。所以今天在世的吟诵传人,普遍存在吟诵调不完整的问题。在我们采录中,甚至遇到只会吟诵仄起七绝而不会吟平起七绝的例子。能够自如地吟诵诗词文赋各体的传人,只占极少部分。我们目前采录到的篇目,以诗歌类为主,而古文、经文则相对较少。这大概是由于很多老先生的旧学教育不系统的缘故。

4. 海外汉诗文吟诵传承不绝

在古代,整个汉文化圈里的儒学学习都是使用吟诵的方式,至今,吟诵仍然在汉文化圈的这些国家地区继续传承。其中,传承最好的应属韩国,因为在韩国还存在有很多传统的书堂,即儒学学校,其教材教法甚至建筑都是数百年未变,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其吟诵之法也各体具备,学习全部是使用吟诵进行的。在日本,原来的汉诗文吟诵也有代代传承,但是到今天已近于绝迹,代之而起的是汉诗文吟诵与武士浪人歌结合而成的新形式——诗吟剑舞,其流派多达上千,注册会员有数百万之众,影响遍及日本各地。各地的诗吟团经常来我国访问交流。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主要是闽南语吟诵在华人中传承。


来源:中国网生活

作者:徐建顺

责任编辑:子芮

热点关注

镜头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