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详情

吟诵读法的含义

中国网 |    发布时间:2022-04-15 15:01:11.0 |

吟诵的方法,即古诗文的读法,对于古诗文的含义有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吟诵给了我们声音的解码钥匙,打开了通向诗意深层的大门。

既然古诗文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高低长短就承载着意义,而古诗文的读法有规矩的,是自古以来就有符号记录的。所以,吟诵破解了或者说是重现了古诗文的声音的意义。

学习古诗文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它的韵。韵的最大的分类是开口韵与闭口韵。韵腹是aoe的是开口韵,iuü的是闭口韵。入声字都应该看成是闭口韵的。对此徐健顺总结了一个口诀:

开是开朗,闭是收敛。

比如《夜雨寄北》《相思》《游子吟》都是闭口的韵,《山行》《出塞》《哥舒歌》都是开口的韵,因为情绪是收和放的区别。《观沧海》只看表面文字,是那么雄壮的气势,可是用的韵是i,还是上声的,细小亲密。所以这首诗是思索,是悟道,不是一味的豪迈。《静夜思》只看表面文字,是那么的忧郁,可是用的韵是ang。它的创意来源于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那首诗就是押i韵,可是李白却押了开口度最大的ang,开阔向上。所以这首诗首先是遥远、孤独、苍茫,而不仅仅是忧郁。

换韵就是换情绪,以此来看古诗的分段和诗思结构最为清楚。《木兰辞》由入声韵开场,压抑痛苦;然后是雄壮的庚韵,下定决心,慷慨激昂;然后是尤韵,忧愁绵长;然后是微韵,飘荡稀薄;然后是阳韵,得胜回乡;最后是支韵,细腻细致,是仔细分辨的感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场是肴豪韵,大声呼叫的感觉;然后转入声韵,全是痛苦叹息;然后转删韵,大开口而低收,又开阔又稳重,所以是风雨不动安如山;最后又转入声韵,这次不是痛苦叹息了,而是发誓,决绝坚定。

所以押韵给了我们最明显的结构线索。关注韵,就像给古诗照X光一样。

读法更有意义。关于读法,也有一个口诀:

长是延展,高是强调。

这是最基本的读法口诀,也就是读法与含义的关系口诀。此外还有短是决绝,低是感慨,快是气势,慢是回味等。但是最重要的是长是延展、高是强调。抓住这两点,就抓住了读法的关键,古诗文的大义就显露出来了。

怎样运用这个方法呢?就是碰到拖长的字,就考虑这个字的含义延展了。怎样延展?延展有三种情况:时间、空间、思绪。比如“君问归期未有期”,两个“期”拖长,这就是时间的延展,遥遥无期;“巴山”拖长,就是空间的延展,巴山太大了;“秋”拖长,就是思绪的延展,回味这个“秋”字,就会明白这个意象的意思是回家。秋季是回家的季节。

强调的分析方法,可以借助逻辑学,A不是非A。遇到强调的地方,就要考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一定是因为它不是那个。把“非A”是什么想明白就行了。比如“共剪”读高,强调“共剪”,也就是强调“不是不共剪”,那么“不共剪”是什么情况?就是分离的情况,所以强调“共剪”就是强调不是不在一起,也就是强调“在一起”。“却话”读高,强调“却话”,也就是强调“不是不却话”,那么“不却话”又是什么?就是当下,还没有成为话题的时候,所以强调“却话”就是强调摆脱现状。

以杜甫的《绝句》为例。

第一句,“两个”读高,强调的是“两个”而不是“黄鹂”。强调“两个”是什么意思?就是强调“不是不是两个”。“不是两个”那是几个?就是一个或者多个。这又是什么意思?很简单,一个就是太孤单,多个就是太闹。“两个”就是正正好,成双成对。所以强调“两个”就是强调幸福美满。“鹂”拖长,这就是黄鹂的鸣叫声,它叫起来就是“哩哩哩哩哩哩”的,这是时间的延展。“鸣翠柳”读高,强调“不是不翠的柳”,“不翠的柳”就是枯黄的柳,也就是强调“不是枯柳”,所以是强调生机盎然。

第二句,“行”拖长,就是白鹭很多的意思。“白鹭”读高,就是强调是“白鹭”,“不是不是白鹭”,“不是白鹭”就是白鹤、白鸥等别的鸟了。白鹭这个意象的意思是富裕安详。因为白鹭是水鸟,常在水田旁边栖息。有水田的地方,就是鱼米之乡,所以白鹭一出现,往往就是生活富裕安详的意思,比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所以“桃花流水鳜鱼肥”。“青天”拖长,所以天很大,很蓝,那一天没有云彩,晴空万里。这也是一个意象,意思是一切都好。

第三句,“含”拖长,说明西岭在窗子的画面中很小,距离很远,这是空间的延展。“西岭”读高,强调“西岭”,也就是强调“不是不是西岭”,“不是西岭”就是“北岭”,因为在成都,可以遥望看见西岭和北岭,但是西岭和北岭不同。北岭就是剑门关那边,西岭却是横断山脉,山那边是吐蕃。唐朝跟吐蕃一直在打仗,当时刚刚停下来。所以强调“西岭”就是强调战争。“秋”拖长,就是千秋很长的意思。“千秋”也是一个意象。自从孔子作《春秋》,“千秋”就是指历史,而“千年”是指时间。这里说的是历史,在历史上,吐蕃和中原王朝一直在争斗。“雪”读高,强调“雪”,“雪”这个意象是覆盖的意思,掩埋。什么都掩埋在历史中了。强调“雪”就是强调战争结束了。这是杜诗的一个特点,经常在平常的闲适中想起国家民族身世,这就是家国情怀。

第四句,“门泊”读高,就是强调“不是门不能泊”,“门不能泊”是怎么回事?就是船来不了。为什么来不了?因为战争,交通阻断了。现在战争结束了,船可以过来了。“吴”拖长,可感到东吴之远。“万里”读高,强调路程之远。“万里”这个意象,是非常遥远、人力难及的意思。“船”拖长,就是船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感觉。

这首诗的诗思结构至此就非常清楚了:天气这样好,万物都美好,战争结束了,我要回家了。起承转合的结构也很清楚。

这首诗作于杜甫后期草堂。在此前一年,他还在外漂泊时,安史之乱结束了,他作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当时就定了第二年春天回家的打算,还定了路线,即从长江走,穿过三峡,由荆州上岸,北上经过荆门、襄阳、南阳到洛阳。作《绝句》的时候,正是第二年春天,他回到了成都草堂,准备出发。只是他已经不在蜀北而在成都了,所以就没有必要穿巴峡了,而是由重庆登船进长江。后来他也果然是循着这条路线走的,只是可惜最终也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死在了路上。

吟诵给理解诗歌提供了声音的意义。打开了声音的大门,就可以继续深入了,结合意象、主题、知人论世,就可以理解诗意了。没有声音,没有声音的分析和感受,永远只能徘徊于字面,无法理解诗的言外之意,对于诗永远是“门外汉”了。

除了押韵和格律,吟诵还揭示了声调组合、声母以及不同文体的声音的含义,及其对于古诗文含义的深刻影响。


来源:中国网生活

作者:徐建顺

责任编辑:子芮

热点关注

镜头面前